排烟风机进风
排烟风机的进风设计是消防排烟系统中的关键环节,直接影响排烟效率和系统可靠性。以下是关于排烟风机进风的专业要点解析:

一、进风方式选择
-
自然进风
- 通过建筑开口(如常闭电动排烟窗、百叶窗)补风,需满足《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》(GB51251)的开口面积要求(通常为排烟量的50%)。
- 适用场景:小型空间或允许自然补风的区域。
-
机械补风
- 独立设置补风风机,与排烟风机联动,补风量不低于排烟量的50%。
- 优势:确保负压区域(如地下室)的补风效率,避免排烟受阻。

二、进风口设计规范
-
位置要求
- 进风口与排烟口的水平距离≥5m(避免气流短路),垂直布置时距离≥3m。
- 优先设于疏散通道的下部(距地≤1m)或储烟仓以下。
-
风速限制
- 机械补风管道风速≤10m/s(金属风管)或≤7m/s(非金属风管)。
- 自然进风百叶窗面风速≤3m/s。
-
防火保护
- 补风管道穿越防火分区时需设置防火阀(280℃熔断关闭)。

三、风机选型与联动控制
-
风机参数匹配
- 排烟风机风量=防烟分区面积×单位排烟量(如60m³/(h·㎡)),补风量按50%~80%计算。
- 风压需克服管道阻力(含防火阀、弯头等局部阻力)。
-
联动逻辑
- 火灾时,同一防烟分区的补风系统与排烟风机同步启动,延迟≤30s。
- 补风机应与排烟风机联锁关闭(排烟停止→补风停止)。

四、常见问题与解决
-
气流短路
- 现象:排烟与补风气流混合导致效率下降。
- 对策:优化风口位置,增设导流板或调整风机转速。
-
负压过大
- 现象:门难以开启(压差>50Pa)。
- 对策:增加补风量或调整排烟风机运行曲线。
-
噪声控制
- 补风管道设置消声器,风机基础采用减震措施。

五、特殊场景处理
- 地下室排烟:必须采用机械补风,补风口宜设于首层外墙。
- 中庭排烟:自然补风需通过上部开启窗,面积≥中庭地面面积5%。

六、验收要点
- 测试补风量与排烟量的比例是否符合设计。
- 检查防火阀动作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室。
- 模拟火灾工况,验证联动响应时间。
如需具体计算或系统示意图,可进一步提供参数(如建筑面积、层高、用途等)以便深化分析。